葡萄好吃營養價值高,是人們日常食用水果之一,很多人吃葡萄的時候覺得吐葡萄籽很麻煩,就喜歡買無核的葡萄,這也促使了葡萄無核化的興起。那么葡萄無核化是怎么回事呢?原理是什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葡萄無核化原理
葡萄無核化栽培技術是通過先進的葡萄栽培技術與葡萄無核劑處理相結合,使原來有籽的大粒葡萄果實的種子軟化或敗育,使原來無籽葡萄果實的軟籽消除,達到大粒、早熟、無籽、豐產、優質、抗病的目的。無核化栽培所結的葡萄無核果,可看到它們并不都是一樣的,也并不都是真正無核。其中大部分果,果內只看到4粒極小的胚珠殘留物;而其余的果內,則除有0~8個極小的胚珠殘留物外,還有1~4個大小不同、發育程度不同的敗育了的種子殘核。小的殘核長度只1~2毫米,大的可長達6~7毫米,但種皮都未硬化,食用時感不到有核。
因此,從商品角度都可稱為無核葡萄。至于極少數果內,還有種皮硬化了的種子,則屬于無核化不徹底的現象。這些硬核,大小也不一,小的如沙粒,大的如正常的種核;有的有胚和胚乳,有的只有種皮。 所以無核果形成的機制也是不一樣的。
第一,葡萄的花序上,原先就有相當數量的花朵,其子房中的胚珠發育不正常,不能受精;或者胚珠雖正常,但未曾受精。這些花朵,在常規栽培時往往都會脫落;如不脫落,結的也是無核果。葡萄無核劑有防止形成離層、防止脫落并吸引營養進入子房的作用,因而使這些原先就不可能形成種子的子房,結出無核果。
第二,無核劑在花前使用時,胚珠內的胚囊還未形成。由無核劑的干擾,使胚囊不能正常發育,從而使異常胚珠的百分率大大提高。
第三,少數仍有正常的胚珠并已受精的幼果,在花前和花后無核劑的作用下,改變了果實內部的激素平衡,干擾了幼果內部的營養分配,使種子敗育,種皮不能硬化。
第四,無核劑種類不同,其無核化的作用機制也不同。
此外,栽培技術、環境條件,也能誘導無核,如花前氮肥和水分多,葡萄傾向徒長時;花前光照不足或花前進行環剝等,都能改變葡萄體內激素平衡和營養分配,使胚珠(和花粉)異常。葡萄品種不同,對無核劑和栽培技術的反映也可能不同,無核化的效果也不一樣。